提到医疗器械,您可能会想到医院里用来做检查的“大家伙”,但其实,医疗器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。
7月10日至7月14日是2023年四川省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,活动主题是“安全用械 共享健康”。
(资料图片)
川观新闻联合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系列科普视频,本期川观新闻C视频《医本正经》健康科普专栏,我们聚焦“认知篇”,邀请到四川省药品技术检查中心专家,为大家科普生活那些关于医疗器械常见的认知误区。
误区一:医疗器械与“我”很遥远
您知道吗,医疗器械不止存在于临床机构、医院中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瞳(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)、假牙(定制式固定/活动义齿)、“创口贴”、绷带、医用棉签、避孕套等其实都是医疗器械。
医疗器械,其实就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、设备、器具、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、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,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;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,不是通过药理学、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,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。
我们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高低实行分类管理,分三类。
第一类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比较低,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、有效。普通人可以通过查阅说明书和自身学习,来保障使用的基本安全,这些产品大部分可以家用,比如我们生活常见的非无菌的绷带、非无菌的医用棉签、透气胶带、外科用手术器械(刀、剪)等;
第二类医疗器械具有中度风险,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、有效。有一部分产品可以家用,如生活中的电子体温计、假牙、一次性使用的创口贴(无菌)、无菌医用口罩等;
第三类医疗器械具有较高风险,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,以保证其安全、有效。一般不宜自行购买作为家用,只有极少部分可以家用(如隐形眼镜),但应严格按照产品注册证书的适用范围和说明书要求使用。
误区二:“械字号面膜”更好用
近两年,“医美面膜”一度成为博主推荐、消费者热捧的产品,部分“面膜”的产品注册证编号带有器械的“械”字,那么“械字号面膜”更好用吗?
其实,不存在“械字号”面膜概念。
点击下方视频
查看详细讲解
误区三:只要是医疗器械,
都比非医疗器械更有利健康
两者不具有可比性。医疗器械是特殊产品,其生产和销售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管理,具有其一定的使用功能和适应人群;适应人群范围外的,不宜使用该医疗器械。非医疗器械的适应范围更为广泛,其主要功能不是针对医疗目的,而是产品各自的功效。
误区四:使用静脉曲张袜能瘦腿
静脉曲张袜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,临床上称为医用弹力袜,是一种具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功能的医疗器械,用于静脉曲张类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。静脉曲张袜可消除下肢水肿,缓解由静脉曲张、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皮肤病变;可预防长期卧床者、孕妇、久站久坐人群、重体力劳动者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。静脉曲张袜对腿部肌肉和脂肪柔和按压,视觉上可起到美化腿部曲线的效果。但它本身没有燃脂效果,不具备实际瘦腿效果。
比起传统丝袜,静脉曲张袜对腿部的压力更大。此外,静脉曲张袜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会产生副作用。例如,静脉曲张袜若长时间使用,或者压力过大,会压迫皮肤,影响下肢血液循环,加重原有的皮肤损伤和静脉曲张。是否适合穿戴静脉曲张袜,需要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生进行临床诊断。
误区五:热敷贴就是“暖宝宝”
虽然热敷贴发热原理和作用与“暖宝宝”类似,但热敷贴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监管,而“暖宝宝”则按工业用品(日用品)管理。热敷贴通常是指含有发热材料,并封装于医用无纺布或其他医用材料内,使用时直接贴敷于患部,以传导方式将热量传递于患处的医疗器械,主要用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辅助消炎、消肿和止痛。
热敷贴的原辅料及产品质量控制、生产条件、上市后监管均比“暖宝宝”严格,质量和安全性更有保证。老人、儿童及其他体温调节功能较弱的人群,应谨慎使用热敷贴和远红外治疗贴。
总监制 :刘若辰 尹勇 周晶晶
策划 / 文案: 魏冯
运营 / 视频:何嘉琦
标签:
要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