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底,一艘4万立方米的中型全冷式液化气船在上海长兴岛顺利交付给了日本KUMIAI船舶株式会船舶株式会社。
4万立方米中型全冷式液化气船交付现场
这是江南造船建造的国内首艘中型全冷式液化气船(MGC),除可装载液化石油气(LPG)外,还可运输无水氨和氯乙烯单体(VCM)等石化产品。
【资料图】
中国船舶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特别强调,“中型全冷式液化气船(MGC)虽然市场小众,但一直几乎被韩国现代尾浦船厂所垄断,该船的交付一方面填补了国内的空白,另一方面打破了国外船厂的垄断。”
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焕发外贸新优势
近年来,这家造船厂瞄准高附加值船舶市场,企业出口订单一直在稳步。记者从中国船舶江南造船副总经理胡宏宇了解到,从2020年到2022年,江南造船承接出口船舶订单从16艘增长到了26艘船;营业收入从84.7亿元增长到了243.1 亿元。截至目前,今年共承接 13 艘船,营收达到153.6 亿元,目前的出口手持订单已经覆盖到2027年。
江南造船厂正在建造大型船舶
“目前大型的LNG(液化天然气)船和大型的集装箱船,江南造船都是自主研发、设计和建造。最近研发的“鲲”系列的集装箱船,就取得了太平船务的相应的订单以及6艘新的甲醇燃料集装箱船的订单。”中国船舶江南造船副总经理胡宏宇表示,作为中型气体船全球市场排名第一的船厂,企业正以此为突破口,全力转型升级,拓展国际市场。
当前,数字化、智能化、低碳化是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。而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在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后,正焕发出新优势。中国船舶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指出,“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来讲,江南造船是用数字化的手段和三维建模,以及智能制造来改变传统制造业的方式方法;从产品结构来讲,船厂就关注一些低碳化船型和零碳能源的未来的应用。”
统计显示,2022年中国造船业的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,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.3%、55.2%和49.0%,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都排名世界第一。
新能源产品异军突起成为外贸新势力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中国外贸出口“新三样”光伏、电动汽车、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也开始独步全球。
在晶科能源全球最高效太阳能组件的生产基地,记者看到车间自动化的机械手臂正满负荷运行,全力保障光伏组件实现满产。
晶科能源太阳能组件生产车间自动化机械手臂满负荷运行
晶科能源海宁基地经理王晶向记者介绍道,“在这个全球最高效的太阳能组件TigerNeo的生产车间,一年的产能有8个多GW,相当于平均一年可以发120亿度电。”
从2016年开始,这家企业连续4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,75%的订单来自于海外市场。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对于企业今年的出口订单情况也自信满满,“去年晶科能源的组件出货量是44.5GW,占全球第二。今年可能在去年基础上会增长60%。目前为止光伏组件出口订单的可见度是非常饱满的。”
在光伏行业中,这家企业22次打破电池和组件效率的世界纪录,科技硬实力帮助企业赢得了海外订单。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,“海外客户由于它是屋顶市场为主,它在高端市场和高端组件的订单量非常多。在N型的高端市场,晶科能源的占比在50%以上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海外订单会非常饱满了。”
钱晶同时指出,从技术制造到成本供应链,中国的光伏制造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。所以中国的光伏可以占到全球市场80%以上的份额。
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,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已经从2018年的约41GW,增长到2022年的约153.6GW。
实际上这并非个案。自2021年5月比亚迪宣布“乘用车出海”计划以来,该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、德国等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,累计出口超过8万辆。
一辆正在生产制造中的新能源汽车
“去年11月1日起,比亚迪元PIUS开始在泰国接受预订,当天就迎来了“预订潮”,甚至有车友半夜排队订购,这种认可也反映在销量和注册量上,自去年10月BYD ATTO 3在泰国上市后,当地发运量已超万辆。”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公关总监赵越向记者透露,它们的新能源汽车受到了不少海外客户的追捧。
赵越还表示,近年来企业陆续研发了刀片电池、DM-i超级混动、e平台3.0、CTB技术、易四方等核心技术,不断提升国产品牌在海外的竞争力。
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指出,随着中国优势产业中的头部企业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打造国产品牌,中国外贸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也将进一步增强,外贸市场可以拓展的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.8%,光伏产品出口增长了67.8%。中国高技术、高附加值、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正成为出口新增长点。
标签:
要文